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迪尔说史 Author SOUL 迪尔易速宝
1942 年 9 月,刚成立的波兰敌后抗德武装——波兰国家军(AK)总司令部制订了一份代号为"暴风雨(Burza)"的雄心勃勃的反攻计划,准备在德国侵占波兰的最后阶段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起义。按照这份计划,届时在波兰各地活动的国家军游击队将以地区为单位,扩编为步兵师。那么,自 1944 年 1 月暴风雨行动正式开始后,波兰国家军陆续组建和拟组建了 20 个番号的步兵师,笔者这回就来简单介绍下这 20 个步兵师的情况。
1、第 2 步兵师
第 2 步兵师,代号"追击(Pogo ń)",于 1944 年 8 月组建于拉多姆 - 凯尔采地区,初始兵力 3075 人,下辖第 2、3、4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5 步兵团团长安东尼 · 若乌凯夫斯基(Antoni Żół kiewski,1896-1945)中校,呼号"林(Lin)"。
若乌凯夫斯基中校
1944 年 8 月 20 日,第 2 步兵师在普日苏哈的森林地区完成了集结,并放弃了原定的支援华沙起义军的计划,转而前往凯尔采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与德军讨伐队作战。10 月 8 日,由于总体局势日趋不利,加上食物补给困难,第 2 步兵师即宣布解散,其下属各单位分开独立活动,其中第 3 步兵团一直坚持到 1945 年 1 月凯尔采解放才宣布解散。
1945 年 1 月 17 日,原第 2 步兵师师长若乌凯夫斯基中校被苏联内务部逮捕,并于 6 月 8 日被罗兹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两个月后,若乌凯夫斯基中校被一支抗苏游击队解救出狱,但在逃跑路上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终年 49 岁。
2、第 3 步兵师
第 3 步兵师,于 1944 年 8 月组建于卢布林地区,原拟下辖第 7、8、9 步兵团,但只有总兵力 2300 余人的第 7 步兵团在 7 月底完成了 50% 的人员集结,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25 步兵团团长亚当 · 斯维塔尔斯基(Adam Ś witalski,1894-1952)上校,呼号"橡木(D ą browa)"。
斯维塔尔斯基上校
第 7 步兵团完成集结后,即投入到 8 月 1 日开始的华沙起义中,奉命夺取奥克切机场(今华沙肖邦国际机场),团长斯坦尼斯瓦夫 · 巴比亚兹(Stanis ł aw Babiarz,1900-1947)少校在得知机场德军守军得到加强的消息后,遂临时决定取消任务,解散该团并自行加入华沙巷战,没有收到该命令的一个连在对机场的进攻中被德军大部歼灭。
1944 年底,原第 3 步兵师师长斯维塔尔斯基上校被苏联内务部逮捕,在被关押两年多后于 1947 年获释,并成为一名基层办事员,最终于 1952 年病逝,终年 58 岁。
3、第 5 步兵师
第 5 步兵师,代号"利沃夫之子(Dzieci Lwowskich)",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利沃夫地区,下辖第 19、26、40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波兰第 1 军团的炮兵军官斯蒂芬 · 切尔温斯基(Stefan Czerwi ń ski,1895-1971)上校,呼号"扎姆科夫斯基(Zamkowski)"。
切尔温斯基上校
第 5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即与国家军第 14 骑兵团一起,在苏军一部的支援下,经过四天的战斗,于 7 月 26 日顺利解放利沃夫。7 月底,切尔温斯基上校在率领国家军利沃夫地区代表团前往日托米尔与苏方谈判时被扣押,随后留守利沃夫的整个第 5 步兵师也被缴械,前往支援华沙起义的第 26 步兵团也在半路上被缴械,士兵全部被编入波兰人民军。
1947 年 11 月,原第 5 步兵师师长切尔温斯基上校被释放回家,后先后在格但斯克理工大学、华沙卫生部、社会福利部工作,最终于 1971 年病逝,终年 76 岁。
4、第 6 步兵师
第 6 步兵师,代号"奥德威特(Odwet)",于 1944 年 8 月组建于克拉科夫地区,下辖第 12、16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20 步兵师参谋长沃伊奇 · 韦德(Wojciech Wayda,1897-1949)上校,呼号也是"奥德威特(Odwet)"。
韦德上校
第 6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即与第 106 步兵师和摩托化骑兵旅一起,组成国家军克拉科夫集群在克拉科夫地区展开游击战争,苏军解放克拉科夫后,该师即宣告解散。原第 6 步兵师师长韦德上校脱下军服藏匿在民间,1946 年曾被安全局逮捕,两年后因身体状况不佳而获释,最终于 1949 年病逝,终年 52 岁。
5、第 7 步兵师
第 7 步兵师,代号"雄鹰(Orze ł)",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拉多姆 - 凯尔采地区,下辖第 27、74 步兵团,总兵力 1225 人(8 月下旬数据),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27 步兵师师长格维多 · 卡文斯基(Gwido Kawi ń ski,1891-1962)上校,呼号"叔叔(Wujek)"。
卡文斯基上校
第 7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隶属于国家军凯尔采集群,曾计划驰援华沙起义军,后于 8 月下旬改变计划分散返回原集结地开展游击战争。1944 年底,第 7 步兵师及其下属单位自行解散,原师长卡文斯基战后经历不详,只知于 1962 年病逝于热舒夫,终年 71 岁。
6、第 8 步兵师
第 8 步兵师,代号"罗穆亚尔德 · 特劳古特 (Romuald Traugutt)",以纪念在一月起义中牺牲的同名抗俄起义军官(1826-1864),于 1944 年 9 月 20 日由集结在佐利博尔兹区的华沙起义军余部改编,下辖第 13、21、32 步兵团及第 8 轻炮兵团,总兵力 2728 人,其中包括 674 名伤员,师长是战前的第 17 防空探照灯连连长米奇斯瓦夫 · 尼杰尔斯基(Mieczys ł aw Niedzielski,1897-1980)中校,呼号"博鲁塔(Boruta)"。
易速宝
尼杰尔斯基中校
第 8 步兵师完成编组后,又在华沙佐利博尔兹区抵抗了十天,最终于 9 月 30 日在国家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下向德军缴械投降,该师组织随后瓦解。原师长尼杰尔斯基中校随后被关押在德军战俘营,直到 1945 年 5 月被英军解救,并于 1947 年移民美国,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直到 1980 年在芝加哥去世,终年 83 岁。1992 年,尼杰尔斯基中校的遗体被运往波兰安葬。
7、第 9 步兵师
第 9 步兵师,1944 年 8 月组建于卢布林地区,下辖第 22、34、35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波兰边防军副司令路德维克 · 比特纳(Ludwik Bittner,1892-1960)准将,呼号"哈尔卡(Halka)"。
比特纳准将
第 9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在苏军的配合下,参与了解放比亚瓦波德拉斯卡、缅日热茨和武库夫的战斗,随后在 8 月 7 日被苏军全部缴械。原师长比特纳准将被苏联内务部逮捕后,于 1947 年 11 月获释,之后在华沙重建办公室担任一名小领导,最终于 1960 年去世,终年 68 岁。
8、第 10 步兵师
第 10 步兵师,代号"马修 · 拉塔伊(Maciej Rataj)",以纪念同名的原波兰第二共和国副总统(1884-1940),于 1944 年 9 月 21 日由集结在莫科托夫区的华沙起义军"南方"集群改编,下辖第 28、30、31 步兵团及第 10 轻炮兵团,师长是战前的卢布林军区军官约瑟夫 · 罗基茨基(J ó zef Rokicki,1894-1976)中校,呼号"卡罗尔(Karol)"。
罗基茨基中校
第 10 步兵师完成编组后,即在国家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下向德军缴械投降,该师组织随后瓦解。原师长罗基茨基中校随后被关押在德军战俘营,直到 1945 年 4 月被美军解救,在海外流亡了 12 年后,他于 1957 年返回波兰,成为华沙运输服务办公室的一名高级办事员,最终于 1976 年病逝,终年 82 岁。
9、第 11 步兵师
第 11 步兵师,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喀尔巴阡地区,下辖第 48、49、53 步兵团,师长姓名不详。该师完成集结后,在苏军配合下,参与了解放卡乌什和桑博尔(这两城市现在都属乌克兰)的战斗,最后在 1944 年秋被苏军缴械。
10、第 12 步兵师
第 12 步兵师,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塔尔诺波尔地区,下辖第 51、52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52 步兵团的炮兵排长弗朗西斯科 · 加沃尔(Franciszek Garwol,1904-1982)少校,呼号"孔洞(Dziryt)"。
加沃尔少校
第 12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由于战斗力较弱,实际上没有马上与德军作战,7 月 25 日,该师被苏军包围后缴械。原师长加沃尔少校逃脱后继续从事地下抗苏活动,并一直隐瞒身份直到 1956 年才向检察院自首,此后他成为一名国营企业的会计师,最终于 1982 年去世,终年 78 岁。
11、第 21 步兵师
第 21 步兵师,由活动在克拉科夫地区的国家军第 1 步兵团改编,但由于作战频繁似乎一直没能完成师的编组工作,该团下辖四个营,总兵力 1029 人(1944 年 10 月 31 日数据),团长是战前的科雷索瓦预备骑兵旅副团长斯坦尼斯瓦夫三世 · 米雷茨基(Stanis ł aw III Mirecki,1897-1944)中校,呼号"少数(Pociej)"。
斯塔布拉瓦少校
第 1 步兵团(第 21 步兵师)在克拉科夫地区长期进行抗德游击战争,直到 1945 年 1 月奉国家军总司令部命令解散。该师首任师长米雷茨基中校于 1944 年 9 月被德军俘虏后因伤重不治去世,终年 47 岁。继任师长是呼号"蓝色(Borowy)"的亚当 · 斯塔布拉瓦(Adam · Stabrawa,1908-1991)少校,他于 1945 年 8 月逃亡去了在意大利的波兰第二军,最后定居加拿大,直到 1991 年在温哥华去世,终年 83 岁。
12、第 22 步兵师
第 22 步兵师,代号"雅罗斯拉夫斯卡(Jaros ł awska)",原拟下辖第 38、39 步兵团,师长姓名不详。由于部队始终没有集结起来,关于该师的行动计划也就停留在了纸面上。
13、第 24 步兵师
第 24 步兵师,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热舒夫地区,下辖第 17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克拉科夫地区征兵官卡齐米日 · 普泰克(Kazimierz Putek,1891-1949)中校,呼号"可怕(Zworny)"。
普泰克中校
第 24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在 1944 年 7 月 29 日的利沃夫 - 桑多梅日战役中,配合苏军第 13 集团军 102 步兵军解放了热舒夫,随后该师被苏军缴械。原师长普泰克中校在部队被解散后一直在热舒夫地区从事地下抗苏活动,直到 1949 年病逝,终年 58 岁。
14、第 25 步兵师
第 25 步兵师,原拟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波兹南地区,原拟下辖第 29、56、60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波军任克雷索瓦骑兵旅第四营营长温森蒂 · 米什克(Wincenty Mischke,1894-1969)中校,呼号"扬 · 梅尔(Jan Mayer)"。
米什克中校
不过由于部队始终没有集结起来,米什克中校最终放弃了组建第 25 步兵师的计划,并返回华沙的家中。在被波兰人民军重新征召时,米什克中校隐瞒了自己在国家军的经历,后先后被任命为边防军指挥官、上校师参谋长。1949 年,米什克中校从波兰人民军退役后,在罗兹担任一名高级文员,最终于 1969 年去世,终年 75 岁。
15、第 26 步兵师
第 26 步兵师,原拟下辖第 10、18、38 步兵团,师长姓名不详。由于部队始终没有集结起来,关于该师的行动计划也就停留在了纸面上。
16、第 27 步兵师
第 27 步兵师,于 1944 年 1 月组建于沃伦地区,下辖"奥斯诺瓦(Osnowa)"和"格罗马达(Gromada)"两个战斗群,初始兵力约 6500 人,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5 步兵团团长卡齐米日 · 巴宾斯基(Kazimierz B ą bi ń ski,1895-1970)中校,呼号"克里斯托夫(Krzysztof)"。
第 27 师成立时官兵向牧师下跪
第 27 步兵师的前身是在沃伦地区对抗乌克兰起义军(UPA)的九支国家军游击队,所以该师组建后,除要对付德军讨伐队外,还要与乌军作战。1944 年 4 月,德军调集包括精锐的党卫军第 5 "维京"师在内的大量部队前往围剿第 27 步兵师,在苏军游击队的配合下,该师主力 3600 余人最终成建制突出重围。7 月 22 日,该师配合苏军解放了卢布林省的卢巴托夫,随后于 7 月底被苏军缴械。
原第 27 步兵师首任师长巴宾斯基中校后被调至国家军总参谋部工作,1945 年 11 月被苏联内务部逮捕,直到 1953 年 12 月才获释,之后在什切齐内克担任基层办事员,最终于 1970 年病逝,终年 75 岁。该师末任师长是呼号"坚硬(Twardy)"的原波军第 3 山地旅旅长简 · 科托维奇(Jan Kotowicz,1890-1963)中校,他在部队被缴械后一直关押到 1945 年 9 月获释,之后在热舒夫的残疾人合作社工作,最终于 1963 年去世,终年 73 岁。
17、第 28 步兵师
第 28 步兵师,代号"斯特凡 · 奥克热亚(Stefan Okrzeja)",以纪念就义的波兰社会党同名暗杀活动家(1886-1905),于 1944 年 9 月 21 日由集结在华沙市中心区的起义军余部改编,下辖第 15、36、72 步兵团及第 28 轻炮兵团,师长是战前的米科沃夫要塞营营长弗朗西斯克 · 普菲弗(Franciszek Pfeiffer,1895-1964)上校,呼号"古斯塔夫(Gustaw)"。
普菲弗上校
第 10 步兵师完成编组后,于 1944 年 10 月 4 日国家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下向德军缴械投降,该师组织随后瓦解,但师属警卫营一直执行任务到 10 月 9 日才投降。原师长普菲弗上校随后被关押在德军战俘营,直到 1945 年 5 月被英军解救,之后流亡英国,直到 1964 年在伦敦病逝,终年 69 岁。
18、第 29 步兵师
第 29 步兵师,原拟下辖第 33、41、42 步兵团和第 9 骑兵团,师长姓名不详。由于部队始终没有集结起来,关于该师的行动计划也就停留在了纸面上。
19、第 30 步兵师
第 30 步兵师,代号"堡垒(Twierdza)",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布格河地区,下辖第 82、84 步兵团,初始兵力 1000 余人,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4 步兵师预备役军官亨利克 · 克拉耶夫斯基(Henryk Krajewski,1898-1989)中校,呼号"森林(Le ś ny)"。
克拉耶夫斯基中校
第 30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即投入到在布格河地区与党卫军讨伐队的作战中。8 月初,该师原拟前往华沙支援起义军,结果于 8 月 15 日在走到华沙郊区的登贝维尔基时,被苏军包围缴械。原师长克拉耶夫斯基中校被苏联内务部逮捕后,被判处 10 年监禁,虽然 1945 年 7 月曾被抗苏游击队营救出狱,但不久他又跑去自首,因而得以在 1946 年 3 月后以地区供应中心经理的身份继续生活,并直到 1989 年病逝,终年 91 岁。
20、第 106 步兵师
第 106 步兵师,于 1944 年 7 月组建于克拉科夫地区,下辖第 112、116、120 步兵团,师长是战前的波军第 115 步兵团的一名连长博莱斯瓦夫 · 涅丘亚 - 奥斯特洛夫斯基(Boles ł aw Nieczuja-Ostrowski,1907-2008)少校,呼号"风暴(Burza)"。
奥斯特洛夫斯基少校
第 106 步兵师完成集结后,多次积极开展对德游击战,并于 1944 年 7 月 22 日解放平丘夫,成立了所谓的平丘夫共和国。1944 年底,该师自行解散,原师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少校前往埃尔布隆格定居,靠经营一家经济合作社为生,1949 年,他被波兰内务部逮捕,并在被无故关押七年后才获释。奥斯特洛夫斯基少校最终于 2008 年在埃尔布隆格病逝,终年 91 岁。
欢迎加入迪尔说史读者 QQ 交流群
易速宝
第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